用身體來感應,就知道已經距離冬天來臨前。
不知不覺,身處台灣已經滿三個月了,我的青春啊!
昨天的事,前天的事,大前天的事,大大前天的事,總之就是發生了很多事。
我們劇組辦了殺青,也吃得飽飽開心,
我感覺自己會越來越胖,是不是因為天氣的關係,變得越來越愛吃。
三個月前,還在擔心會不會不習慣這裡的生活,
現在三個月過去了,就好像文化衝擊,我經歷過了蜜月期,喜歡這裡的食物,這裡的天氣,
之後到了矛盾期,開始發現生活方式的不同,態度的不同,時間觀的不同,自己開始比較起來,
到現在,我應該是進入了適應期,我開始習慣了這裡的生活,我知道也是適應這裡的生活方式,
我吃飯不用湯匙,說話變慢,垃圾要分類(雖然還是會搞亂),習慣5點半就晚上,等等等。
而現在是在想,之後呢?我會不會回到馬來西亞反而不習慣呢?
今天,看到了黃明志的短片-我要見首相,以上的疑問我不再困惑。
雖然覺得馬來西亞人的身份認同真的很奇妙,尤其是華人,在自己的國家,我們常常要把自己和馬來人或印度人分開,
但是當我到外國生活,在別人問你你是哪裡人,我們才會說我們是馬來西亞人。
我也是馬來西亞人,我從小在那裡長大,那裡是我的國家,
曾經,我也像很多人一樣想離開馬來西亞,但是現在,我不會那麼想了,
因為那裡是我的家,有我愛的人,我是在那里長大的,我呼吸那裡的空氣長大,我吃那片土地的食物長大,我喝那裡的水長大,我在那裡有很多回憶。
我不會忘記,我的家在馬來西亞。
很多人問我,讀完書會不會在留在台灣發展,我都說,不會,就因為我的家在馬來西亞,所以我要回家。
也許,現在的馬來西亞不好,但那是政府的制度不好,那片土地沒有錯。
就好像黃明志,要在馬來西亞拍電影,政府卻不支持,所以想回去完成電影夢是多麼難,
但是我支持他,因為他如果成功,以後我們就有先例可以追隨了。
因為愛,才會不高興,如果沒感情,是根本不會動氣。
就好像拍戲拍電影,還是做什麼事情,都是有目的,這就是我們所謂的“嗓音”
我們想自己的國家變好,不是逃避,是支持它改變,
就好像對自己,為了自己,你在遇到不平就要說,這就是上天給我們的人權。
在台灣,這個華人世界較民主的國家,我看見了很多亂,
也許我們馬來西亞雖說是民主國家,但只是從制度表面上看,
學習什麼好的,什麼不好的,然後從自己做起,再想辦法去影響別人。
我希望馬來西亞更好,因為那裡是我的家。
“只要有一天我們能發揮一點影響力,那怕只是一點點,這一行就不會變得更糟吧…”
套這句是懷哥老師學長的一句話,我覺得很有意思。
在這個地球還沒有毀滅前,請不要放棄~~加油!!!與大家共勉。這首歌-i believe by R.Kelly